導言:2020年10月,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和社區建設。近年來,宜昌城市功能品質不斷升級。宜昌連續兩輪入選全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試點城市,2020年改造提升老舊小區440個,14萬余城鎮居民居住環境顯著改善……
時間是一位魔法師,褪色腐蝕是時間的破壞力,生長成熟是時間的建設力。老城、老小區、老居民,電線在老化,管網漸損壞,墻壁變斑駁……時間易“物”。然而,習慣在生長,感情在加深,關系在強化……時間化人。
單純改“物”,改了一時,修修補補,終究只是掩蓋時間的破壞力。必須緊抓“人”這一關鍵變量,激發出小區自身的生命力,讓時間做“正”功,才能真正讓老舊小區重煥光彩。
老舊小區改造,要樹立從“人”到“物”到“人”的理念。人是目的,所有工作圍繞提升老舊小區居民生活品質,增進群眾的幸福感;人是主導,以業委會為抓手,充分調動激發小區人的自主意識;人是結果,“物”改造的成果,最終由小區居民來檢驗來維護。在改“物”的同時也完成了人與人,人與社區之間的一次正向互動,讓“人”的行為模式發生了微妙的“化學反應”。舍不得老鄰居,老街坊,舍不得菜市場熟悉的早點味道,舍不得老城區因為歲月沉淀下來的人間煙火氣。
政府在老舊小區改造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下繡花功夫,綿綿用力。不急于求成,不好高鶩遠,腳踏實地解難題,緊緊抓住“人”這一主角,讓老舊小區煥然一新。
作者:西陵區委宣傳部 鄧華麗